第1110章 新选组分裂!近藤勇与斋藤一的反叛!6000
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1月1日,夜——
秦津藩,大津,伊东邸,“伊东塾”——
秋风萧瑟。
窗外的夜风“呼”、“呼”地吹刮着,产出令人头皮发麻的尖锐声响。
藤堂平助翻动着面前的《大日本史》,一边复习上次的功课,一边等待伊东甲子太郎的到来。
不知不觉间,他已在“伊东塾”上了两个多月的课。
久违地淌洋在学问的海洋之中,使他感觉无比充实,长期以来积压在其肩上的种种压力,随之消散不少。
回想过去俩月在“伊东塾”求学的点点滴滴,藤堂平助由衷地感慨着:能来聆听师傅的教诲,真是太好了!
伊东甲子太郎的学问之高,远非他所能比拟。
尽管他早就把《大日本史》翻阅了不知多少遍,但在聆听伊东甲子太郎的悉心教导后,他又有了不少全新的感悟。
诚然,能来“伊东塾”上课,使他倍感幸运。
可是……不知怎的,从加入“伊东塾”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祥预感盘踞在其心头……
首先让他感觉不对劲的,是伊东甲子太郎的政治立场。
在上课时,伊东甲子太郎总会有意无意宣扬“扶持朝廷”的理念。
扶持朝廷——这并非什么错误的、不可言说的思想。
事实上,不论是“佐幕阵营”和“尊攘阵营”,都是支持朝廷的。
敬仰朝廷的佐幕领袖大有人在,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便是绝佳的典型。
对两大阵营而言,“扶持朝廷”是无可争议的大义、道德高地,绝不会轻易假手予人。
“佐幕阵营”和“尊攘阵营”在朝廷方面的分歧,主要就出在“幕府与朝廷,孰轻孰重”。
后者主张“王政复古”,打压幕府,使朝廷重掌治国大权,一如千年前的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而前者则要求延续“政则幕府,祭则朝廷”的传统。
实不相瞒,如果是在从前,藤堂平助的思想是倾向于“尊攘阵营”的。
受传统儒学教育的影响,伊东甲子太郎一直都对朝廷抱以极大的同情。
早在他仍是伊东道场的主人时,他就没少向馆内弟子们宣扬“扶持朝廷”的思想。
耳濡目染之下,藤堂平助的政治思想也向伊东甲子太郎看齐,逐渐倾向于“幕府,坏!朝廷,好!”。
尤其是在见多了幕府的种种荒唐事儿后,他更是觉得实现“王政复古”,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然而,现如今,他的想法完全变了。
幕府依旧是那个荒唐的、无能的幕府。
可在这棵朽树的树心中,竟生出一棵全新的、更加茁壮的参天大树!
跟随青登南征北战的这段时光,是藤堂平助此生最绚烂、最引以为豪的光辉岁月!
实现王政复古,是否真能使四海升平,藤堂平助不得而知,毕竟天皇掌权都已经是千年前的事情了。
但青登治理下的京畿是如何恢复安定的,他却是明明白白地看在眼里!
因此,他现在发自内心地觉得:天皇继续当个“人偶”就好,朝廷继续当个“摆设”便行,只要有橘先生在,这破败的天下总会重新焕发活力!
实不相瞒,他不止一次地暗想着:要是德川家茂永远不会醒来就好了!这般一来,橘先生就能永远掌控幕府!
或者更进一步……废黜德川家族,建立一个全新的武家政权……
这种想法实在太惊人了,哪怕是在心里暗想,也令他直冒冷汗。
所以,每当相关念头从其脑海中浮现,他都会连打数个冷颤,赶忙岔开思路,不敢多想。
伊东甲子太郎崇仰朝廷、尊敬皇室,藤堂平助对此心知肚明,他在课堂里宣扬“王道”,并无出奇之处。
可是……可是……他总感觉对方在课堂里宣扬“王道”的次数,似乎太过频繁了,频繁得有些刻意了……
“伊东塾”的另一项使藤堂平助倍感不对劲儿的地方,便是他的同窗们。
这绝对是伊东甲子太郎的有意为之,来“伊东塾”上课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跟他有着紧密的关系。
铃木三树三郎、篠原泰之进、服部武雄……要么是跟伊东甲子太郎沾亲带故,要么就是伊东甲子太郎的铁杆拥趸、亲密弟子。
藤堂平助便属于“亲密弟子”的范畴。
每当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庞,藤堂平助的心里就直犯嘀咕。
伊东甲子太郎口口声声说要向大众传播知识,可他实际召集来的学生,全都是他的亲信……
本着对伊东甲子太郎的绝对信任,藤堂平助总会这般暗忖:
——应该只是师傅的精力有限,没法照顾太多人,只能优先顾及跟他亲近的人。
除了上述两项问题之外,还有一件使藤堂平助倍感苦恼的事情。
不过,此事便跟“伊东塾”无关了,而是每逢“伊东塾”开课时都必定会来,从不缺席的斋藤一了。
想到这儿,藤堂平助不由自主地斜过眼珠,偷瞧身旁的斋藤一。
但见斋藤一正认真阅读桌案上的书籍。
虽然藤堂平助很小心谨慎,但他的这点小动作,根本瞒不过感官敏锐的斋藤一。
“平助,有事儿吗?”
斋藤一说着侧过脑袋,朝藤堂平助投去。
“没、没什么事,就只是想问问你,最近过得好吗?”
“我过得很好,无事一身轻。”
“啊,这、这样啊……那你最近有读什么书吗?”
“司马迁的《史记》。”
“噢,《史记》好啊,司马迁是不世出的文学大家,能把历史写得像小说一样精彩,我当初看《史记》时看得欲罢不能,连觉都忘记睡了。”
“嗯。”
“……”
“……”
尴尬的氛围弥散开来……
藤堂平助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可实在挤不出话题了,只能长叹一声,遗憾作罢。
担忧斋藤一的人,可不止有他。
近来大家——特别是“试卫馆派”的伙伴们——都为斋藤一伤透了脑筋。
据藤堂平助所知,自那起不愉快的“队会”后,斋藤一又多次找上青登,执拗地劝说青登,希望青登能够采纳他的“让和宫归还神器”的意见。
众人对此大感不解。
有人说斋藤一是恃宠而骄,仗着青登对他的偏爱,无所顾虑地屡次冒犯青登。
也有人说斋藤一是“魏征再世”,直言不讳,并不因青登的强势而退缩。
总而言之,说什么的都有。
尽管看法不一,但众人对斋藤一的此等行径的评价,都是一致的:他干得太出格了!
青登与“试卫馆派”的情谊之深,自不必多言。
再深厚的感情、再牢靠的关系,在“权力”面前总是脆弱的。
“试卫馆派”的大伙儿都不是蠢人,都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在私底下,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他们大可如往常那般毫无边界地跟青登嬉笑打闹。
可在公众场合,在涉关家国命运的大事上,他们就必须要认清自身与青登的地位差距!
只要他们一日在新选组,就一日得在青登面前恪守臣礼——这一点是绝不容动摇的。
一直以来,“试卫馆派”的大伙儿做得很好,从未干过出格之事。
纵使是脑袋不灵光的原田左之助,也在这一问题上保持着极高的敏感度。
直至此次……斋藤一的“猪突猛进”,破坏了这份应有的默契。
斋藤一的屡次犯上,已然是侵犯了青登的权威——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中的大忌!
换做是多疑的、残暴的君主,只怕早就下令处死斋藤一了。
尽管斋藤一的沉默寡言的个性很不讨喜,但他那靠谱的、从不掉链子的行事作风一直饱受好评,新选组里有不少人受过他的帮助,所以他的人缘向来不错。
为了“保住”斋藤一,以防他与青登的关系进一步地恶化,众人各施其能。
永仓新八、原田左之助等人拉青登去喝酒,借机给斋藤一说好话。
佐那子和阿舞则是很努力地给青登吹“枕边风”。
众人真的尽力了,只可惜……斋藤一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抒己见”,彻底耗光青登的耐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纵使有众人的鼎力相护,也无济于事了。
那起“队会”结束后没多久,青登就解除了三番队的“驻守京都”的职责,改调永仓新八的二番队进京。
斋藤一被调回大津,赋闲在家,直至今日。
正因如此,他才能从不缺席“伊东塾”的课程。
仅仅只是遭受冷落,而非大刑伺候,这无疑已是青登的格外开恩。
但是,在瞧见昔日亲密无间的一对好朋友、好搭档,今日竟恶化至斯,还是令人不胜唏嘘。
京都尚未恢复安宁,却突然调离三番队……如此不寻常的景象,自然是不可能瞒过世人的眼睛。
外界——尤其是跟青登的各个势力——敏锐地注意到这番变化,纷纷做出有端猜想,怀疑新选组内部发生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权力斗争。
一时间,尘上甚嚣。
厌恶青登的人,幸灾乐祸。
爱戴青登的人,忧心忡忡。
因为是“伊东塾”的同窗,所以藤堂平助成为近期最常跟斋藤一接触的人之一。
于是乎,在一种特殊的“使命感”的驱使下,他没少试着劝说斋藤一,试图弥合对方与青登的关系。
然而,斋藤一似乎是与青登杠上了!就是要坚持己见!就是不愿向青登低头!
如此,藤堂平助也没主意了……
想到这儿,他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走廊方向传来由远及近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