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拿着那上书,开开心心的离开了晁错的府邸。
张汤却没有一同离开,将他们送走之后,他回到书房内,继续服侍晁错。
晁错此刻正在书写着另外一篇关于处置豪强方面的策文,张汤看的很是仔细,都说晁错有国相之才,不弱于张苍,张汤是认可这番话的,晁错的才能确实很高,天赋超然,写文章是全国前三的文学家,出策略是全国前三的政略家,钻研学问是全国前三的学问家....可惜,就是人太倔,不干正事,对削藩的事情念念不忘,总是觉得诸侯国是大汉头号威胁,不能不除。
按着晁错的理论,能对大汉造成最大威胁的,就一定是内部的诸侯国,这只是时间问题,早晚都会发生。
晁错匆匆完成了又一篇上书,放在了一旁,活动了一番筋骨,抬起头来,正好与张汤对视。
晁错挥了挥手,张汤只好回答道:张汤止步,转头看向了晁错。
晁错打量着面前的张汤,神色似乎有些复杂,在他的眼里,张汤的形象似乎与另外一个人的身影渐渐重叠,晁错看了他许久,最后感慨道:
张汤小心翼翼的站在了晁错的身边,晁错指着面前的策略,认真的说道:
晁错指着自己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又详细的解释起自己为什么要如此制定。
张汤大喜,急忙低下头,极为认真的听着,又怕自己记不住,干脆拿起了纸和笔来记录晁错的言语。
等到晁错讲解完自己这次的策略后,张汤非常认真的朝他行礼,晁错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笑容,只是一如既往的板着脸。
面对晁错忽如其来的教导,张汤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在跟随晁错之后,张汤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他的脑海里只有自己,或者说,只有自己要去办的大事,所有人在他这里都只是办事用的工具,他完全不在意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也不在意这些人是否理解自己……这还是他第一次对自己之外的人表示了在意。
晁错轻声说着,眼眸里闪过一丝黯然的光芒。
刘赐极为得意的站在刘长面前,拿出了那上书。
厚德殿内,刘长和刘安两个人都是惊愕的看着他,刘安手里也拿着上书,看到弟弟这模样,忍不住调侃道:
若是其他诸侯王这么说,那大概就有点夺嫡的嫌疑,但是刘赐就无妨了。
刘安没有说话,刘赐却再次说道:
刘赐一愣,随即气的跳了起来,
刘长低头看了一眼,
刘长顿时骂道:
刘赐委屈的低着头,
刘长又看了看刘赐的策略,看了许久,随即点着头,
刘赐问道:
刘赐急忙解释了起来,
刘安只觉得额头有些很痛。
自己何德何能啊,居然出生在这般的文化世家里!
刘安忍不住打断了他们父子二人,刘长这才拿起了刘安的上书,刘安认真的解释道:
刘长打量着刘安,狐疑的问道:
刘安有些无奈,不是我自己想的还能是抄晁错的嘛??你们俩擅长做这样的事情,我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