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饭碗能不能端住
蒋荣才不懂气候变化,但化肥他还是懂一些的。这段时间,省里准备上马大化肥,化肥工业公司那边提交了好几份计划,蒋荣才作为分管这方面的官员,是认真审计过这些计划的。
在计划中,化肥公司列举了各个方案的成本、收益情况,其中便包括了国外的无烟煤原料和水煤浆原料大化肥装置的情况,所以他知道吴亚威说的国外已经不用煤炭作为原料的说法是偏颇的。
不过,具体到煤炭原料是否会被淘汰,他就有些不确定了,于是继续问道:
“刚才斯凯利先生说,我们国家的煤头合成氨技术,未来会因为不符合排放标准而被淘汰,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吴亚威滞了一下,犹豫着说道:“这件事嘛,也不太好说。从联合国公约的要求来说,咱们那些小氮肥厂肯定是达不到标准的。但要说彻底淘汰,可能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吧。”
蒋荣才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吴亚威的意思了。
作为一名省计委的官员,蒋荣才还是有一些政策水平的。
要不要淘汰一种技术,不仅仅是看这项技术是否先进,还要考虑淘汰这项技术的成本。
全国的小氮肥厂原来有1000多家,经过整顿之后,现在还有5、600家,职工人数上百万,这是名符其实的“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说句不达标,就淘汰所有的小氮肥,这上百万人的生计谁来安排?
蒋荣才有一百个理由相信,国家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淘汰小氮肥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这样做,这个过程也将是十分漫长的,以便有时间逐步消化这些职工。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斯凯利的话对蒋荣才还是有一些启发的。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还是应当考虑一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的。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复关”的事情。蒋荣才看过一些专家的文章,其中无不认为“复关”就是要与国际全面接轨。简单说就是外国是什么样,中国就必须变成什么样。
据说,外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什么环保啊、劳工保护啊、性别平等啊,但凡你有一条达不到人家的要求,人家就不承认你是市场经济国家,你就复不了关。
落实到眼前,人家费尔化工的市场代表提出使用煤炭作为合成氨原料不符合减排的要求,这或许就是发达国家的新标准。虽然国家目前还没有就这个问题提出要求,但茂林省是不是应当走在其他兄弟省区的前面呢?
蒋荣才把这个念头存下,准备明天和大主任再交流一下。他转回头,向斯凯利说道:
“斯凯利先生,你的提醒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斯凯利点点头,说道:“贵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必然是长期存在的。贵国在十几年前开始了改革开放,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帮助贵国的现代化建设。
“据我了解,已经有大量的外国投资者在贵国投资建立了企业,涉及到许多个行业。但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这些企业中,并没有一家是化肥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