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工程师廖德荣,财务部长冯时雨,办公室主任徐丹。
其中,冯时雨原先是沧海化肥厂财务科的副科长,是高逸平非常信任的一名下属,与冉玉瑛的私交也非常好,于是被派来帮高凡看管公司的钱袋子。
鉴于社会上对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顾虑,古坤全、廖德荣、冯时雨等人都是以停薪留职的身份在沧化公司工作的。
对此,廖德荣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像他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不敢像年轻人那样豁出一切去,保留一个体制内的身份,这样万一政策有变,沧化公司关张大吉了,他也不至于成为盲流。
高凡对于这件事倒是无所谓的,他知道政策只会越来越宽松,这些人在公司里呆上几年,肯定是不会想着还要回去端铁饭碗的。
在现在这个时期,用停薪留职的方式先过渡一下也无妨。国人真正接受民营企业,还得等到国家提出全面市场经济的方向之后。进入90年代,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而大批国企却朝不保夕,届时大家也就不会再纠结于铁饭碗的问题了。
化学清洗公司的经理由原沧海化肥厂技术科长孟海担任,原因是清洗公司这边清一色都是原来的待业青年,需要一个老成持重之人来担任领导。
沧海化肥厂完成铵改尿之后,设备更新了,技术也改变了。孟海岁数比较大,学习新东西的速度慢,无法继续胜任技术科长的职务。高逸平索性让他辞去职务,安排他到化学清洗公司来当经理,在这个位置上等待退休。
在孟海之下,有副经理薛楚江、生产总监谢琴、业务总监宁默等一干年轻干部,经过两三年的磨炼,都已经有一些经验了。孟海平时不需要做什么具体事务,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盯着这些年轻人,防备他们一时鲁莽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生物化学公司的底子是原来的延秀化肥厂和武源化肥厂。两家厂子被沧化公司收购之后,分别成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生产厂。由于高凡手头实在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把原来两家厂子的厂长留下来作为管理者,延秀化肥厂的厂长殷宝文担任了公司经理,武源化肥厂的厂长庞忠民则担任了副经理。
两家化肥厂原来的中层干部,经过筛选之后留下来一半左右,分别填充在公司的各个管理岗位上,其中有一些工作能力强、积极上进的年轻干部,已经进入了高凡的考察范围。
殷宝文和庞忠民都是奔六的人了,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休,届时将有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来顶替他们的位子,相信这些继任者会比他们有更强的开拓精神。
在生物化学公司的管理层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挂的头衔是经理助理,工作任务是担任公司与美国投资方哈奇集团的联络员。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这就是一个专门替哈奇集团监视公司运营的外资代理人。
他的名字叫谭建军。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