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们北派有个叫“陆云”的年轻人,和我差不多大,甚至在盗墓技术和鉴宝能力上比我还强。
这不可能,如果有,我早该听说这个人的大名了。
男人过了二十岁就不是小孩子了,我并非想装比,只是他这番话勾起了我的胜负欲。
要是不露两手本事,真当我是靠运气挣钱的野路子了?
我靠的是实力,我是专业的。
“就这个黑包是吧?”
他点头。
我没有拉开拉链,而是隔着包,上前一摸。
首先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圆筒”,这东西还有盖子,大小像是牙签筒一样。
我没有犹豫说:“这是战国中期的一件玉卮,应该是白玉的,有盖子的少见,一百万起步。”
“你怎么知道是白玉的?”他眼露震惊问。
“这是过去诸侯贵族喝酒用的高等级酒器,目前出土见到的,十个里面九个都是白玉做的,概率学嘛。”
我又摸到了第二件。
这件个头很小,感觉像是个玉扳指,但一头高,一头低,断面呈斜坡状,中间还有道凹槽。
这肯定不是扳指。
我隔着包将这东西整个攥在了手中,感受了下分量,有了答案。
“这玩意儿也少见啊,这是一件汉代的玉韘,对吧?”
看他表情我便知道,我又猜对了。
玉韘是过去有钱人带在大拇指上射箭用的,中间那道凹槽用来勾弓弦,这玩意儿汉代以后逐渐绝迹了,可以看成是扳指的前身。”
我开始隔着包,摸第三件东西。
“奇怪....不对,这玉璧怎么这么奇怪。”
看我皱起了眉头,他在旁说道:“这最后一件东西来历特殊,我一直留在身边没有出手,如果不用眼睛看,不可能说出个一二三。”
我隔着包,全神贯注,捏着这最后一件玉器,反复搓来搓去。
首先,这肯定是件玉璧,因为边宽大于孔径,如果是边宽小于了中间的孔径,那就该叫玉环。
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件玉壁左半拉能摸出来有“乳钉纹”,但右半拉非常光滑,似乎表面没有纹路。
过去没有这种纹饰工艺。
如果要是半成品,那左右壁肉厚度应该是一致的,但我能摸出来,右边比左边要薄些,大概边缘薄了零点几毫米。
“呸。”
我朝手心吐了口唾沫,沾大拇指上,再次闭上眼隔着包感受。
“我知道了,你这好像不是一件完整的玉璧。”
“怎么说?”
我指着包道:“我猜,这件玉壁左半拉是战国的乳钉纹青玉壁,右半拉是明代的素纹白玉壁,中间用金缮合起来了,而且不是现代修的,是在明代时期老修的,你刚才说是在南海出的,那这件东西大概率是出自明代的一艘贸易船上。”
听了我说的,他原地楞了有两秒钟,开口感叹道:“很厉害,这样你都能猜到,而且年代材质说的都分毫不差,全说对了。”
他拉开拉链,将三件玉器取了出来。
果真都和我说的一模一样。
尤其最后一件玉璧,左青右白,中间一道金线,虽然是明代老修,但看着非常漂亮,直观上看,就是照着半张残损青玉壁的缺口,用一块白玉磨出来了另外半拉的样子,然后金缮收拢,合二为一,宛如浑然天成,只有过去的顶级玉匠才能有这般手工艺,现代人做不出来。
“潮生兄,这件玉壁你卖吗?阴阳合璧,实在太漂亮了,耗马吃。”
他摇头说:“要卖早就卖了,我有大半年没回家了,这件我打算送给老婆当礼物,她肯定会喜欢,所以没办法给你。”
“你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