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老邻居们泾渭分明的两种看法,宁卫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他只知道精炼油未来会成为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唯一的选择。
而猪油却是庄馆提味增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永远都不会被精炼的植物油完全取代。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两件差不多的事搞得宁卫民本人,也不禁为之火大。
第一,是宁卫民喜欢吃的巧克力威化和维生素面包居然在副食店里买不着了。
特别是维生素面包。
那是宁卫民这辈子吃惯了的东西,就跟北极熊的汽水和冰激凌小碗一样。
马克西姆没在京城开店之前,宁卫民最爱的就是这种面包。
虽然不能说这玩意有多么美味,也不是纯正的西餐面包,但它的优点在于松软可口,有股特殊的香甜味儿,特别是价钱便宜。
买个面包,比买俩馒头贵不了几个钱,才一毛二一个,还不要粮票,论性价比简直无敌。
因此过去,他常托米婶儿给他从副食店里代买。
现在他回京,有时候夜里饿了想垫补一下,没有比这东西更方便的了,可居然买不着了,为此他还专门跟老邻居米婶儿打听了一下其中的缘故。
后来听说,合着卖巧克力威化和维生素面包的义利食品厂跟一个外资企业合并了。
现在义利原有的生产车间在调整,生产的产品都是人家外资企业要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这导致义利原有的产品数量锐减。
所以没办法,哪怕是拥有亿万财富的宁卫民,现在要想吃这口儿,同样也得托人,找着义利食品厂的内部渠道才行。
第二,是张大勺跟着康术德也来芸园看戏,遇着宁卫民忍不住也跟他念叨。
说现在买不着好醋和好酱油了,问他有没有什么门路,否则大酒缸的凉菜质量难保。
宁卫民这一听可就纳闷了,说不至于吧,这么大的京城,又不是前几年了,缺什么还能缺醋少酱的?
却没想到张大勺却说他已经不在京城开餐厅了,自然是不知道现今京城的变化。
敢情京城酿造调味品行业原本就厂家不多,从业人员总体才几千人。
因此过去京城的醋和酱油一向短缺,尤其是优质的调味料只能有限供应,所以过去京城副食店酱油分等,真正的好东西还得找二商局的特殊渠道。
有一段时间,甚至因为货源接不上,逼得京城人不得不吃固态酱油。
也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9年京城调味品行业和港城的田宽食品公司进行了合并,展开了经营和技术合作。
现今的京城调味品行业,无论是酱油、黄酱,还是醋,全采用了工业生产法,比起过去的自然发酵法,时间周期是大大缩短,生产成本也直线降低。
老百姓再也不用发愁去了副食店买不着散醋和酱油了。
但就一条儿,真正的好醋和好酱油也买不着了,彻底断顿儿了。
按照张大勺的说法,那些工业酱油和工业醋,失了发酵的味道,都是用化学添加剂提鲜的,凑合做个家常菜或许还行。
可真要把庄馆里的菜做好了,需要五味调和的效果,那绝对不能。
所以啊,为这件事,老爷子是真愁啊,按他的话说,这不是要勤行的厨子都去跳河去嘛。
就是有再大的本事,没了合适调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一年来,他吃东西都不是味儿了,要不是宁卫民还送给他一些日本的好酱油,他连想给自己做顿好的,都束手无策了。
说真的,这两件事让宁卫民多少有点郁闷,心里莫名其妙有种被人给“偷家”的感觉。
可不是嘛,他跑到日本去算计人家,惦记着把小日子的好东西给弄回来。
可一回来才发现,居然连顺口儿的东西都吃不着了,连调味品都让人给给换成科技与狠活了,这特么不是耻辱是什么?
尤其是第二样,那不是影响到一个大酒缸的口碑,而是影响到整个京城餐饮业前程的问题啊。
难怪他上一世总觉得中餐也就那样,马马虎虎,百菜一味。
现在想想,连好点的调味品都让人家给灭绝了,那能不变成这样嘛。
于是没用多久,宁卫民就做了个决定,不行再弄个酱醋厂得了。
这即是为张大勺,也是为自己,更是为了京城的勤行。
眼下大酒缸的燃眉之急,他大可以先从外地,甚至是日本,找酿造的调味品顶上。
但另一方面,日后他肯定还要在京城开餐厅的,而且是开高档餐厅。
那为长远计,恐怕就得为自家的需要办个酱醋厂了。
这事儿其实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容易的是人好找,目前技术改革没多久,有水平的技术人才有的是,从退休的人里返聘就是了。
难点只在于经济回报没有,甚至可能得年年赔钱。
但没关系,别人怕赔钱,他不怕啊,谁让他是货真价实的土豪呢。
他现在国内资产,每年利息都几百万,弄个酱醋厂好像也不算什么。
反正,他可不想以后的中餐厅也都跟他学萨莉亚搞出来的姜饼人似的,都靠卖预制菜赚钱,他能这么毁西餐,可不能这么毁中餐啊。
否则,中餐可就真完犊子了。
起码有他参与的这辈子,不能做这个民族罪人。
!-- 翻页上aD开始 -->